当前日期:
最新公告banner
审计文库

做实审计监督,推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日期:2025年09月02日 10:04 点击:

作者单位: 宣传教育中心

正确政绩观是为政之德、从政之道、施政之要,关乎党之大计、国之大者。作为党之利器、国之利器,审计应立足经济监督定位,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流向监督重点领域改革推进、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公共权力运行,做实常态化“经济体检”,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盯紧公共资金,严防损失浪费。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体现。审计机关应做到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推动资金投向发展急需、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是要维护财经纪律严肃性。在各项审计中,要关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推动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国有资产管理等情况,严肃查处重大财务舞弊、财经数据造假等扰乱财经秩序的问题,使财经纪律成为不可碰触的“高压线”。二是要督促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把绩效理念贯穿审计工作始终,着重监督检查超预算超标准开展政府采购、节庆论坛展会、重点项目年底“突击花钱”、压减一般性支出等情况,推动健全资金投向和支出领域“负面清单”,督促从源头上管好用好财政资金,让资金分配充分体现政治意图、政策导向、战略目标。三是要推动财政政策提质增效。要关注“两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领域财政政策效益发挥情况,关注财政资源统筹、存量资金盘活等情况,反映重大政策财力保障不到位、部门间政策不协同、资金“趴窝睡觉”等问题,助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盯紧重大项目,杜绝形象工程。错位的政绩观往往导致大量财政资金、土地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被浪费。审计机关应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强化对政府投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审计监督。要关注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审查投资决策是否科学、结构是否优化、资金是否高效、效益是否达标,防止项目脱离实际、贪大求全。要聚焦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资密集、资源集中的领域,坚决查处招投标、审批监管、征地拆迁、工程验收等关键环节的突出问题,深查细挖背后的利益输送、权力寻租、靠工程吃工程等问题,对腐败分子进行有力震慑。要针对审计发现的典型性问题,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督促领导干部正确把握速度与质量、政府与市场、改革与稳定、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筑牢防范“政绩冲动”的思想堤坝。

盯紧权力运行,推动实干担当。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保障。审计机关应聚焦权力规范运行,严肃揭露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要促进依法用权。要高度关注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严查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等问题,促进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二是要促进担当作为。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责任、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重点关注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情况,防止“新官不理旧账”、久拖不决。

盯紧民生福祉,维护公平正义。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审计机关应厚植为民情怀,坚持审计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一线下沉、向群众身边延伸,督促各级各部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是要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将促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审计着力点和切入点,以“蝇贪蚁腐”、不正之风为突破口,强化监督检查,看好和推动用好民生资金。二是要推动构建长效机制。要加强教科文卫、农业农村、社会保障等不同类型审计工作的统筹衔接、协同联动,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系统研判提炼共性问题,科学提出建议,强化标本兼治,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三是要坚决走好群众路线。要建立健全向社会公开征集审计项目意见建议的常态化机制,归集调研座谈、热线投诉、网络问政、信访举报、舆情监测等多渠道信息,做到以群众诉求驱动民生审计立项和项目开展。

(本文刊发于中国审计报 2025818日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