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最新公告banner
审计文库

【工作研究】人工智能时代的审计工作研究

日期:2024年05月27日 09:42 点击:

作者单位: 五莲县审计局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促进人工智能“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审计行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的健康高效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会覆盖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审计工作在可预见的将来必将与人工智能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如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尽可能摒弃它带来的风险,是每一个审计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一、人工智能的含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人工智能是智能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来说,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而对于审计工作来说,人工智能是通过结合法律法规,利用过往无数份审计材料的积累,形成自己的“审计思维”,掌握自己的“审计方法”,从而自行或与审计人员一起开展审计业务工作。

二、人工智能对开展审计工作的有利因素

(一)提高审计效率。人工智能的最显著的特点是自动化以及信息存储过滤功能。可以在审计过程开展过程中,能够根据所存储的审计材料,总结出审计共性问题,进而对被审计材料精准性的开展工作,屏蔽掉无效信息,实现对于共性问题进行精确搜寻,避免大量人力消耗工作的产生。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的高效分析处理能力,运用于审计数据处理,对审计数据分门别类处理,方便对数据的筛查工作,不再依靠审计人员人工调阅。最后,自动化的工作模式决定了工作效率取决于硬件设备以及人工智能代码效率,在这两点得到充足保障的情况下,可有效避免出现因审计人员长时间工作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审计工作效率下降问题。

(二)打通审计壁垒。社会的不断发展,产生的数据越发庞大、驳杂,这对于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精准分析关键数据的同时,还得掌握更多层面的专业知识。受限于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无形中导致审计过程中形成审计壁垒,即无法从多角度综合性的对于一个项目进行审计,可能导致得出相对片面的审计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则可完美的避开这一问题,在算力充足的情况下,可近乎无限度的增加人工智能的信息储备,甚至直接将面向不同方面的人工智能程序进行系统性整合,最终形成可以面对复杂审计数据的人工智能审计程序,系统性的进行审计分析,避免审计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壁垒。

(三)提升审计精细度。面对浩如烟海的审计数据,如果按照传统审计方式认真检索每一条数据,所花费的时间及物质成本太高。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往往采取随机抽样审计的方式尽可能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但抽样数据存在不足以表现事件全貌的风险隐患,这将导致审计结论出现偏差,致使审计隐患的产生。人工智能审计则可以对审计数据实现完整分析,提高了审计的精准度,提升审计的质量。

(四)提升审计时效性和法规精准度。为了保障国内经济有序运行,法律法规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动,这对审计人员对于法律法规的掌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必须掌握住过往的法规以及及时获取最新的法律信息,否则势必将会产生审计偏差,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审计,则可以框定审计时效内适应的法规条文,精准锚定审计过程中查摆出的问题;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及时添加新出台的法律资料,更新法律信息库,为后续审计提供法规支持。而且,传统的审计模式仅仅是停留在固定时间段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后,审计部门及被审计单位的内审部门可以实现对日常活动的实时性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

(五)对被审计单位做出风险评估。传统审计对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往往受限于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同时会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只能相对客观的分析被审计部门的后续发展情况。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后,其可以运用分析模型,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对可以预见的将来进行分析评价,形成客观的风险评估报告。

(六)对被审计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按照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会根据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被审计单位提出审计建议,但审计人员存在专业性知识储备不足的客观问题,导致审计建议可能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停留在问题表面,不能从问题根本上提出解决思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炼总结其他部门企业的优秀做法,结合自身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人工智能对开展审计工作的不利因素

(一)数据安全风险。人工智能技术从根本上而言,是在以大量算力芯片的硬件上,通过一个个程序模拟人类的思维模式。这一特点,必然会导致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必然需要搭建起一整套的系统环境,在专门的审计网络上、在一系列计算机硬件设施上运行。而目前,高质量的人工智能芯片主要提供商是美国的英伟达等西方企业,“棱镜门”事件的爆发,让我们知晓了芯片不掌控在自己手中的安全风险。即使实现设备的国产化,在人工智能审计过程中,网络故障、木马病毒、黑客破解入侵等情况随时可能发生,一旦数据泄露,对部门、地区乃至国家的安全提出严重的挑战。

(二)人工智能审计的成本压力。前文已经提到,人工智能技术搭建的平台需要大量的高算力AI芯片,受美西方国家禁运的影响,物理保障所耗费的资金就非常巨大。同时,人工智能系统的运用必须得有团队提供保障,前期开发、中期维护、后期保障,这一系列的过程所需的资金对审计部门的成本压力非常巨大。尤其当人工智能系统出现故障,审计部门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对系统进行修复,不仅会增加运营成本,可能还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人工智能审计的机械化思维。人工智能系统从根本上来说,是一台模仿人类思维的机器,终究达不到人类的交流水平。而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和对其整体环境的观察也是审计工作的一部分,这能使审计人员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够全方面的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工作模式、管理状况以及业务能力。通过交流,能够互相沟通审计事项,对审计查摆出的问题提供佐证,推动项目发展。但人工智能虽然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分析,但却实现不了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旦减少了沟通交流,将对审计的专业性判断造成影响,可能会对审计的质量造成影响。

(四)人工智能审计的监管压力。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还尚不完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工作必然存在权责划分不明,审计人员人工智能知识储备不足,开发运营团队可能会利用这一漏洞营私舞弊。为避免这一情况发生,将会对审计部门的监管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四、人工智能时代对审计人员的要求

(一)审计人员须学习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时代,审计人员也要紧跟时代潮流,增强自己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能力,真正成为人工智能的掌控者和监督者,让人工智能技术成为自己的工具,而不是成为人工智能的附庸。在这一阶段,审计将会逐渐向数据分析与判断进行倾斜,审计人员应在自身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正确的运用人工智能系统,提升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二)审计人员须拓宽审计新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审计人员在做好日常审计的前提下,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在审计中的潜能。譬如,可以训练其审计语言的能力、可以增强其自然信息的处理分析手段,通过创新和应用,与开发者对接,进一步拓宽其智能技术审计渠道。

(三)审计人员须有居安思危的意识。目前,人工智能虽然可以模仿人进行思考和一定的工作,但却始终不能完全取代人类,例如前文所说,不能像审计人员一样有着自己的审计思维。但审计人员不能依此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安全的,应当形成居安思危的意识。时时刻刻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审计判断力,与人工智能审计相结合,达到1+1>2的功效,推动审计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五、人工智能审计的紧迫性

(一)目前的形势。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都会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出现突飞猛进的长周期增长。新技术是否能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标准在于能否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并解放发展生产力。中国完整地错过了第一次的蒸汽革命、第二次的电气革命,仅仅抓住了第三次生物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尾巴。而目前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红利已濒临枯竭,即使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21世纪科技红利,也已所剩无多,世界的整体经济几近陷入停滞。这迫使世界各国努力探究,推动下一次产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

(二)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ChatGPT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遐想,此轮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极有可能实现对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智能替代和功能倍增,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会有越来越多固定、繁琐和标准化的工作被取代,这既能缓解人口老龄化时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也能帮助劳动者专注更具优势和创造性的工作,从而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审计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要顺应社会潮流,推动人工智能审计大发展。